彻底弄懂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

admin 建站教程评论586字数 4222阅读模式

前言

Http 缓存机制作为 web 性能优化的重要手段,对于从事 Web 开发的同学们来说,应该是知识体系库中的一个基础环节,同时对于有志成为前端架构师的同学来说是必备的知识技能。

但是对于很多前端同学来说,仅仅只是知道浏览器会对请求的静态文件进行缓存,但是为什么被缓存,缓存是怎样生效的,却并不是很清楚。

在此,我会尝试用简单明了的文字,向大家系统的介绍HTTP缓存机制,期望对各位正确的理解前端缓存有所帮助。

在介绍HTTP缓存之前,作为知识铺垫,先简单介绍一下HTTP报文

HTTP报文就是浏览器和服务器间通信时发送及响应的数据块。

浏览器向服务器请求数据,发送请求(request)报文;服务器向浏览器返回数据,返回响应(response)报文。

报文信息主要分为两部分

1.包含属性的首部(header)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附加信息(cookie,缓存信息等)与缓存相关的规则信息,均包含在header中

2.包含数据的主体部分(body)-----------------------HTTP请求真正想要传输的部分

缓存规则解析

为方便大家理解,我们认为浏览器存在一个缓存数据库,用于存储缓存信息。

在客户端第一次请求数据时,此时缓存数据库中没有对应的缓存数据,需要请求服务器,服务器返回后,将数据存储至缓存数据库中。

HTTP缓存有多种规则,根据是否需要重新向服务器发起请求来分类,我将其分为两大类(强制缓存,对比缓存)

在详细介绍这两种规则之前,先通过时序图的方式,让大家对这两种规则有个简单了解。

已存在缓存数据时,仅基于强制缓存,请求数据的流程如下
彻底弄懂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
已存在缓存数据时,仅基于对比缓存,请求数据的流程如下
彻底弄懂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
对缓存机制不太了解的同学可能会问,基于对比缓存的流程下,不管是否使用缓存,都需要向服务器发送请求,那么还用缓存干什么?

这个问题,我们暂且放下,后文在详细介绍每种缓存规则的时候,会带给大家答案。

我们可以看到两类缓存规则的不同,强制缓存如果生效,不需要再和服务器发生交互,而对比缓存不管是否生效,都需要与服务端发生交互。

两类缓存规则可以同时存在,强制缓存优先级高于对比缓存,也就是说,当执行强制缓存的规则时,如果缓存生效,直接使用缓存,不再执行对比缓存规则。

强制缓存

从上文我们得知,强制缓存,在缓存数据未失效的情况下,可以直接使用缓存数据,那么浏览器是如何判断缓存数据是否失效呢?

我们知道,在没有缓存数据的时候,浏览器向服务器请求数据时,服务器会将数据和缓存规则一并返回,缓存规则信息包含在响应header中。

对于强制缓存来说,响应header中会有两个字段来标明失效规则(Expires/Cache-Control)

使用chrome的开发者工具,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对于强制缓存生效时,网络请求的情况
彻底弄懂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

Expires

Expires的值为服务端返回的到期时间,即下一次请求时,请求时间小于服务端返回的到期时间,直接使用缓存数据。

不过Expires 是HTTP 1.0的东西,现在默认浏览器均默认使用HTTP 1.1,所以它的作用基本忽略。

另一个问题是,到期时间是由服务端生成的,但是客户端时间可能跟服务端时间有误差,这就会导致缓存命中的误差。

所以HTTP 1.1 的版本,使用Cache-Control替代。

Cache-Control

Cache-Control 是最重要的规则。常见的取值有private、public、no-cache、max-age,no-store,默认为private。

private:             客户端可以缓存
public:              客户端和代理服务器都可缓存(前端的同学,可以认为public和private是一样的)
max-age=xxx:   缓存的内容将在 xxx 秒后失效
no-cache:          需要使用对比缓存来验证缓存数据(后面介绍)
no-store:           所有内容都不会缓存,强制缓存,对比缓存都不会触发(对于前端开发来说,缓存越多越好,so...基本上和它说886)

彻底弄懂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
图中Cache-Control仅指定了max-age,所以默认为private,缓存时间为31536000秒(365天)

也就是说,在365天内再次请求这条数据,都会直接获取缓存数据库中的数据,直接使用。

对比缓存

对比缓存,顾名思义,需要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可以使用缓存。

浏览器第一次请求数据时,服务器会将缓存标识与数据一起返回给客户端,客户端将二者备份至缓存数据库中。

再次请求数据时,客户端将备份的缓存标识发送给服务器,服务器根据缓存标识进行判断,判断成功后,返回304状态码,通知客户端比较成功,可以使用缓存数据。

第一次访问:
彻底弄懂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
再次访问:
彻底弄懂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
通过两图的对比,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,在对比缓存生效时,状态码为304,并且报文大小和请求时间大大减少。

原因是,服务端在进行标识比较后,只返回header部分,通过状态码通知客户端使用缓存,不再需要将报文主体部分返回给客户端。

对于对比缓存来说,缓存标识的传递是我们着重需要理解的,它在请求header和响应header间进行传递,

一共分为两种标识传递,接下来,我们分开介绍。

Last-Modified / If-Modified-Since

Last-Modified:
服务器在响应请求时,告诉浏览器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。
彻底弄懂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

If-Modified-Since:

再次请求服务器时,通过此字段通知服务器上次请求时,服务器返回的资源最后修改时间。

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发现有头If-Modified-Since 则与被请求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进行比对。

若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大于If-Modified-Since,说明资源又被改动过,则响应整片资源内容,返回状态码200;

若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小于或等于If-Modified-Since,说明资源无新修改,则响应HTTP 304,告知浏览器继续使用所保存的cache。
彻底弄懂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
Etag / If-None-Match(优先级高于Last-Modified / If-Modified-Since)
Etag:
服务器响应请求时,告诉浏览器当前资源在服务器的唯一标识(生成规则由服务器决定)。
彻底弄懂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
If-None-Match:
再次请求服务器时,通过此字段通知服务器客户段缓存数据的唯一标识。

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发现有头If-None-Match 则与被请求资源的唯一标识进行比对,

不同,说明资源又被改动过,则响应整片资源内容,返回状态码200;

相同,说明资源无新修改,则响应HTTP 304,告知浏览器继续使用所保存的cache。
彻底弄懂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
总结
对于强制缓存,服务器通知浏览器一个缓存时间,在缓存时间内,下次请求,直接用缓存,不在时间内,执行比较缓存策略。

对于比较缓存,将缓存信息中的Etag和Last-Modified通过请求发送给服务器,由服务器校验,返回304状态码时,浏览器直接使用缓存。

浏览器第一次请求:
彻底弄懂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
浏览器再次请求时:
彻底弄懂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
哪些请求不能被缓存?
HTTP信息头中包含Cache-Control:no-cache,pragma:no-cache,或Cache-Control:max-age=0等告诉浏览器不用缓存的请求

需要根据Cookie,认证信息等决定输入内容的动态请求是不能被缓存的

经过HTTPS安全加密的请求(有人也经过测试发现,ie其实在头部加入Cache-Control:max-age信息,firefox在头部加入Cache-Control:Public之后,能够对HTTPS的资源进行缓存。

POST请求无法被缓存

HTTP响应头中不包含Last-Modified/Etag,也不包含Cache-Control/Expires的请求无法被缓存

说了这么多,有哪些应用呢
同一个资源保证URL的稳定性。URL 是浏览器缓存机制的基础,所以如果一个资源需要在多个地方被引用,尽量保证 URL 是固定的。同时,比较推荐使用公共类库,比如 Google Ajax Library 等,有利于最大限度使用缓存

给css、js、图片等资源增加HTTP缓存头,并强制入口html不被缓存。对于不经常修改的静态资源,比如 Css,js,图片等,可以设置一个较长的过期的时间,或者至少加上 Last-Modified/Etag,而对于 html 页面这种入口文件,不建议设置缓存。这样既能保证在静态资源不变了情况下,可以不重发请求或直接通过 304 避免重复下载,又能保证在资源有更新的,只要通过给资源增加时间戳或者更换路径,就能让用户访问最新的资源

减少对Cookie的依赖。过多的使用 Cookie 会大大增加 HTTP 请求的负担,每次 GET 或 POST 请求,都会把 Cookie 都带上,增加网络传输流量,导致增长交互时间;同时 Cache 是很难被缓存的,应该尽量少使用,或者这在动态页面上使用。

减少对HTTPS加密协议的使用。通过 HTTPS 请求的资源,默认是不会被缓存的,必须通过特殊的配置,才能让资源得到缓存。建议只对涉及敏感信息的请求使用 HTTPS 传输,其他类似 Css,Js,图片这些静态资源,尽量避免使用。

多用Get方式请求动态Cgi。虽然 POST 的请求方式比 Get 更安全,可以避免类似密码这种敏感信息在网络传输,被代理或其他人截获,但是 Get 请求方式更快,效率更高,而且能被缓存,建议对于那些不涉及敏感信息提交的请求尽量使用 Get 方式请求

动态CGI也是可以被缓存。如果动态脚本或 CGI 输入的内容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是固定的,或者根据 GET 参数相同,输入的内容相同,我们也认为请求是可以被缓存的,有以下几种方式,可以达到这个效果:

让动态脚本定期将内容改变时导出成静态文件,Web 直接访问带有 Last-Modified/Etag 的静态文件。

开发者可以通过代码给动态脚本的响应头中添加 Cache-Control: max-age,告诉浏览器在过期前可以直接使用副本。

通过代码给动态脚本的响应头添加 Last-Modified/Etag 信息,浏览器再次请求的时候,可以通过解析 If-Modified-Since/If-None-Match 得知浏览器是否存在缓存,由代码逻辑控制是否返回 304。

说了这么多,如何给站点增加缓存机制
HTTP 请求/响应头中缓存报头对有效利用站点缓存,作为一个 Web 前端开发者,我要做什么呢?答案是:啥都不用做。不过要去推动 Web 运营人员、Web 后端开发人员分别给服务器和动态脚本 CGI 增加合适的缓存报头。

版权声明:文章图片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留言删除!!!
广告也精彩
admin
  •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1月31日 15:22:0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58pxe.com/9743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